婴童产业网

实习生卧底揭早教市场黑幕:教具都是便宜货

新闻

2010年01月14日

    口口声声说是高档玩具,却是买的便宜货,声称独有的早教方法竟然是从网上拼凑来的……近日,一位早教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小李(应被采访者要求,采用化名)打进本报热线,讲述了他在两家早教机构实习4个月的见闻:“这个行业确实需要规范”。

    问题一

    吹嘘:玩具花几十万进口的

    真相:其实买的是便宜货

    小李是成都一高校早教专业大四学生。按学校要求,要想“出师”,必须要有4个月的早教实习经验。于是,小李选择了两家民办早教机构。

    “成都家长对早教相当重视。”小李经常遇到带娃娃来上“体验课”的家长。所谓“体验课”,是指早教机构向家长提供的一次免费机会,让他们带着娃娃来感受一节课,然后决定今后要不要交钱让娃娃来上课。“体验课后,很多家长动心了。但一看收费单,会说再考虑一下,从此再没下文。”这其实不奇怪,一节课40分钟,收费却在一两百元,“就算一周只上一两次课,一年下来也免不了要一两万”。

    许多早教机构瞄准的本来就是那些高收入家庭,但要吸引这些富人,各机构之间就开始拼硬件了。“有些我都觉得过了,比如地板一定要很贵的实木,墙壁必须软包,就连灯光也要用那种柔和不刺眼的。”小李说。

    舒适环境意味着高投入,高投入就意味着更高的收费。小李叹了口气说,如果真像这些机构所宣传的,就连玩具都是花了几十万从国外进口的,那倒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实习的那家早教机构,他们对外宣称的‘高档早教玩具’其实就是买的便宜货。反正也没规定什么早教玩具才算是高档玩具,就算遭家长发现了,也挑不出刺。”

    建议

    对早教机构实行等级管理

    小李认为,国家应该为早教机构建立起如幼儿园那样的等级管理制度。当前,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部门都会根据其办学条件、设施设备来认定相应的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样,早教机构即使是收费高一点,也收得明明白白。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收多少就喊多少。”

    问题二

    现状:换掉木马就成独有方案

    隐忧:没人知道“专家”对错

    教学混乱也是小李认为当前早教行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实习时,我和早教机构里课程设计组的老师接触过。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设计活动方案。比如,八九个月的娃娃要学站了,他们就要设置一系列游戏和活动,帮助娃娃练习锻炼站立的能力。”

    老师的“设计”方法让小李大开眼界:“市面上到处都有早教的书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案。这里借一点,那里拿一点,有时也上网搜点资料,整合在一起,再改头换面,比如把教学工具从木马换成塑料球,就成了他们独有的方案。”小李说,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个政府认可的统一标准。“只要没有标准,有几年早教经验的人都可以出书立说,充当早教专家,反正也没人知道他说的是对还是错。”

    建议

    对早教教师实行准入制度

    就此,小李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早教教师准入制度。“早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的经验。但现在要成为一名早教教师真的很容易。不管什么专业,只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实习3个月后就可以升助理教师了,再当半年助教就可以单独授课。”小李说,“但幼儿教师资格证针对的是3~6岁的幼儿教育,能不能适用于0~3岁还未可知。”

    第三只眼

    家长陪同是将安全责任抛给家长

    成都市民蔡婆婆昨天也打进热线。1960年进入上海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她算是一名早教老资格了。她说,当时,早教才算是真正的新兴事物。

    当时的早教形式和现在大不一样。“没听说过一定要家长陪同。”她说,当时妇女们生完娃娃,56天后就上班了。不到两个月大的小奶娃就被送到托儿所。“那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没有防撞的海绵垫,也没有卫生干净的木地板,5个月大的娃娃被放到特制的大床上学习爬行,八九个月的娃娃则在老师的看护下跌跌撞撞学走路,常常摔得满头是包。

    “但那时的家长很能理解,学走路哪有不摔的。”蔡婆婆认为,家长陪同与其说是“亲子”,倒不如说是接地将安全责任抛给家长。当然,和现在相比,那时收费也便宜很多。“当时,我一个月工资35块钱,而这些0~3岁的婴幼儿一学期的费用也不过8~12元。”蔡婆婆说。(张燚)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