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动漫产业来说,今年的七月是一个“论坛月”,先有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动漫衍生产业高峰论坛的召开,而后又有2010年苏州影视动漫创意投资大会的举办,接下来就是7月16日在广东省东莞举行的中国玩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同样将目光聚集到了动漫这一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上来。会议上,各界动漫人士在会议中热烈讨论的就是我国的动漫如何从作品到商品、从创意到财富,进而使动漫产业有一个完整的经营链条。而我国动漫要摆脱现在只靠“政府的扶持和电视台播出”的现状,则需要实现全面与市场接轨,与工业界和产业界结合,明确赢利点,从而进行动漫产业的整合营销。
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动画及连环画作品流传甚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和电视的迅速普及,它们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大批国外动画片涌入中国。而正是国外动画的大量涌入,使我国原创优秀动画片几乎走入绝境,好作品屈指可数,即便创作了优秀的动画片,也因为缺乏营销模式和产业先机等概念而失去塑造动漫品牌的机会。
然而事实上,我国动漫市场是有无限开拓空间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原创动漫,文化部有“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各地也有相应的扶持办法,这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的借力上位。像北京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大户已经开始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苏州等也已经初步形成以网游、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在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原创动漫产业迅速发展。
虽然我国动漫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但真正实现与市场接轨的动漫产品却少之又少,而动漫产业要想真正赚钱,实现产业链式发展,则需要认清我国动漫产业如今不太乐观的营销形式,从动漫营销入手改变整个产业的经营状态。
我国动漫营销有多重制约
1、动漫作品脱离市场。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动漫往往被贴上“低幼” 的标签,而我国的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也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者,创作出的作品大多是脱离生活,内容幼稚,一味走儿童路线的作品。而这也致使我国现在14岁左右以上的“准成人”几乎百分百的投靠在了美、日动漫作品的麾下。同时,这一严重脱离市场的行为也使我国动漫几乎无购买力提升的能力,导致动漫营销严重受限。
2、创意和营销人才缺乏。近年来,我国动漫制作人才需求迅速提升,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人才却十分缺乏,从而直接导致国内动漫作品缺少民族特色及本土创意,无法吸引观众,故动漫衍生产品发展不起来。而动漫衍生品是整个动漫产业链条上最有钱可赚的一环,我国动漫的现状却使得动漫衍生品营销受到制约。同时动漫营销人才的缺少,也使得一些优秀的原创产品缺乏销售平台,影响了产品升级营销。
3、动漫产业链不成熟。日、美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有一条清晰、完整的产业链,他们通常所走的路子是:在杂志上连载漫画作品——选择读者反馈好的发行单行本——改编成动画片或电影作品——根据漫画造型制造玩具、服装、日常用品等衍生产品——开发游戏。而在我国,大多动漫杂志社、动漫公司原创的动漫作品则大多数都直接投资制作动画片,没有前期的预热过程,这样虽然投资大,但市场推广却严重不足,动漫制作企业在制作之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制作的东西能否被观众接受,从而直接导致衍生产品市场开发受到大大的限制,而这一不成熟的做法也直接导致了动漫营销的尴尬困境。
摆脱掣肘因素,实现动漫营销升级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动漫消费市场,如果能够实现本土动漫的营销突围,则我国动漫产生的价值将是不可想象的,而要想实现动漫营销的升级,应该主要从解除制约因素上下手。
针对我国动漫产品不丰富,脱离市场的制约因素,我国动漫产品应该避免“低幼”倾向,使动漫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动漫作品的艺术性,丰富衍生产品形式,以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多重文化需求。
针对我国动漫创意和营销人才缺乏的制约因素,我国动漫应加强基础创意人才的培养,解决创意和营销人才缺乏的问题。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有创意的动漫品牌,以推动动漫产业发展。
针对动漫产业链不成熟的因素,我国动漫产业应遵循国际动漫营销的规律,重视漫画这一动漫产业的基础环节,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的漫画应用到动画片、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和玩具等产品形态中,贯穿起动漫产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我国动漫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动漫作品的数量完全可以同动漫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我国的动漫营销却还在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动漫人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动漫业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市场营销方法,实现动漫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