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来自全国各地幼教管理精英、投资人园长齐集北京,踏上第九期美国幼教管理深度考察之旅。此次赴美考察,是由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Erikson Institute以下简称“埃里克森”)携手红黄蓝教育机构,为中国幼教管理者量身定制的。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幼教专家、园所交流学习,提升管理者专业能力,探索为中国孩子提供更合适的早期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大体分为两个体系,一是为职业父母提供服务的全日制幼儿园;一是为有全职家长的家庭提供服务的半日制幼儿园。为此,埃里克森特别为考察团的团员们各选了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Bright Horizons西北大学医学院幼教中心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幼儿部)的供团员们考察交流。此外,埃里克森还安排参观以“玩中学、学中玩”为理念的芝加哥儿童博物馆、在艺术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老城民间艺术学校、中美文化差异讲座及“用艺术思考教与学”的互动式工作坊。埃里克森领导力提升项目通过呈现不同的教育理念,给参观者提供与管理者、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面对面接触、交流座谈的机会,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美国高质量幼教的理念和特点。
跨国学习 观念先行
为了让大家的学习考察更顺畅,减少文化冲突造成的误解,埃里克森首先请来了高级咨询师Ramona Meher讲一讲中美文化差异。Ramona几十年间多次来访中国,她有个中文名字“林瑞萌”,对中美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她和大家分享了美国人的核心思维:自主自立、平等、乐观、多元文化、高效、线性思维等等,由此可以看到中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美国孩子从小分床睡、中国一贯的陪睡传统;美国人对个人空间的强烈需求;美国课堂上师生互相学习的特点;线性思维和复杂思维的不同。观念差异无所谓对错,了解这些是为了彼此更好的沟通。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克森的创始人之一Barbara女士今年已经90岁了,也一同参加了此次学习讨论,真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Ramona和大家探讨中美文化差异
玩中学 学中玩
如何通过创设环境刺激孩子的学习力?芝加哥儿童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师认为展览必须是通用型(所有种族孩子适用,比如探索实验、建设、爬和移动、角色扮演、想象、探索危险、庆祝自己的成就)。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自己做展览材料。
巨型攀爬索道,每个完成的孩子都特别有成就感
如何通过创设环境刺激孩子的学习力?芝加哥儿童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师认为展览必须是通用型(所有种族孩子适用,比如探索实验、建设、爬和移动、角色扮演、想象、探索危险、庆祝自己的成就)。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自己做展览材料。
零散摆放的物品,提供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
孩子们通力合作的作品
高质量的婴幼儿看护教育项目
伯尼斯·拉文幼教中心是“Bright Horizons”(明亮地平线)旗下的早期教育项目,位于西北大学市中心小区,服务于西北大学医院的教职工。中心全年周一到周五开放,每天上午6点30-下午6点30,接收西北大学教职工6周-6岁的孩子,让“带着孩子上下班”成为现实。
拉文中心的图书区
拉文中心师生配比高,环境优良,氛围宽松。大家入班近距离观察孩子的状态,发现孩子们自主性非常强,老师也会引导,但更多的是观察。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一到年龄就单独升班(比如Lucy 2岁了,她升班,其他没到年纪的同班同学依然停留在本班),老师不随孩子升班而升班。作为管理者,大家担心老师职业发展是否受限,但是Debra(拉文中心的执行总监)说每个孩子离开就会有新的孩子进来,新鲜面孔带来新的需求,老师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加入调整课程设置,并不觉得枯燥。同时拉文中心也会为老师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鼓励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很多老师教龄都很长,有一位美术老师是70岁的女士,依然优雅热情,非常享受和孩子一起创作的过程。
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游戏
“做中学”的魅力和园长的每周一信
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实验学校的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游戏、探索活动、观点表达和人际关系建构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情操。Cara园长已经在这儿工作了几十年,她带领参观,并介绍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主题墙展示。什么样的记录才是好的记录,不是拍几张照片墙上一挂了事,策划、组织、摄影、询问、记录、教师讨论缺一不可,尤其是教师讨论不可省略,老师们通过探讨,了解对孩子的认知是否正确,从而做出有价值的记录。
Cara园长介绍老师记录孩子对情绪的认知的展示墙
实验学校的Learning Lab是杜威提倡的“做中学”在21世纪的体现。科学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二年纪的孩子初学形状,老师让他们为幼儿园孩子做积木玩具。大孩子问小孩子想要的形状,一起画下来,确认后录入电脑形成模型,开模制作,作品要打磨至光滑才能给幼儿园的孩子。很多大孩子在打磨的阶段表示不耐烦,但老师会坚持让他们打磨光滑。这样的科学活动好处多多:一是让孩子知道设计要有用户思维;二是诠释了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必须服务生活;三是让孩子知道坚持到底的重要性。
科学老师在介绍打磨机器
老师在给孩子们上分组植物课
参观者在尝试操作孩子们的工具
Cara园长还和大家分享了她的管理心得,其中有一点特别打动人。她每周都会给老师们写一封信,已经坚持了7年,每封信包含本周园所要闻、一周老师工作梳理、下周的培训或讲座活动预告。老师们都很期待校长的每周一信。管理有时候就是贵在点滴坚持,让员工觉得你始终和他们在一起。
布置温馨的教室内景
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老城民间艺术学校(Old Town School of Folk Music),名为folk music,实际教授所有的音乐类型,无论年龄长幼、技能高低,来自不同文化和传统的人们在这里共同创造音乐,相互学习。其中,始建于1985年的“扭动的蠕虫”项目是针对0-4岁幼儿的。
学校内部随处可见音乐元素
Erin是学校儿童音乐项目的负责人,她用非常特别的欢迎式欢迎我们的到来:两两一组伴着歌唱拍手舞,一场舞结束大家的默契度大为提升,这就是音乐的魅力。Erin同我们分享了老城的儿童音乐教育理念,通过音乐滋养孩子的创造性。Erin还准备了两组展示课(1岁左右婴儿的“韵律”活动和3岁幼儿的“扭动的蠕虫”)。参加展示课的孩子和家长大多是招募而来,和老师首次上课,还是面对陌生人的展示课,授课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一开始就很投入的,也有怕生,在老师的带动下逐渐进入状态的。观摩结束后,大家询问老师如何做到首次上课就配合得很好,老师认为一方面是老师的音乐素养和调动氛围的能力,但更多的是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反馈同样爱和信任的结果。
单独教学的亲子音乐课
Erin介绍音乐对孩子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无国界,无年龄,这是一场非常美好的互动学习时光。
用艺术思考教与学
Dori老师引导进行了一场VTS(视觉思维策略)讨论。她用一幅精心选择的图片示范了如何做好一堂艺术讨论课。老师引导孩子讨论,老师在此的角色不是教导者,而是讨论推动者,或者说是“共同的学习者”。观察、询问、倾听、复述(中立的态度)、评论而不总结,Dori一直强调让孩子意识到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鼓励孩子提问,比教授事实性信息重要得多。在VTS讨论中,孩子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他们看到的图像结合起来解释世界,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都是被接纳的。
Dori鼓励大家创新思维、创作作品
随后进行的手工工作坊,大家发挥想象力用一张白纸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作品。
从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院长Geoffrey Nagle先生手中接过硕士水平领导力提升项目结业证书的一刻,考察团的学员们百感交集,如何将所学所见运用到工作中,成为新的课题。中美两国的教育者汇聚一堂,互相激发思维,探讨何为适合孩子的教育。教育因为不断进化而进步,教育者因为不断学习而成长。欢迎更多的教育者加入我们,共同学习,服务更多的孩子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