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儿科医疗管理人才缺口大 跨界融合是关键

滚动

2018年10月22日

  随着医疗行业市场准入政策不断放宽,社会办医机构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未来诊所也会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长。国家颁布的多点执业政策、越来越多的医生集团和私立诊所虽然解放了不少医疗技术人才,但专业化的医疗管理人才缺口却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专业的儿科医疗管理人才,10月17日,国内领先的母婴医疗服务机构妈咪知道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创国内儿科医疗管理培训班,并挂牌成立儿科医疗管理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打造儿科医疗管理人才“黄埔军校”。

发布.jpg

  妈咪知道创始人兼CEO梁亮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书记李振全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后,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上海和睦家医院院长张澄宇、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副总裁胡苏云、妈咪知道首席运营官吴宇鹏等公立医院和优秀私立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围绕“如何培养医疗管理人才”进行了圆桌论坛。

发布1.jpg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论坛

  什么是医疗管理?于广军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疗管理更多是医院管理架构,主要包含战略规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服务管理、绩效管理、文化建设以及基建、信息化等方面。医疗管理人才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民营机构纷纷探索医疗管理之道

  公立医院的医疗管理架构是否适用于民营机构?答案并非全盘肯定。

  民营机构和医生集团都在快速发展中探索了出自己的管理经验。冬雷脑科胡苏云介绍,冬雷脑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细节都是围绕价值观和理念的,这是支撑整个集团的管理。

  上海和睦家张澄宇认为,和睦家的成功更多得益于其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从管理上找责任的做法。

  妈咪知道吴宇鹏认为机构定位不一样,涉及资源适配的问题,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

  医疗行业最缺跨界融合的人才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方式则决定制度的改革方向。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许速介绍,目前国家卫生医疗政策改革是基于大数据驱动进行的,管理者需要将认知方式从简单转向复杂阶段,让数据为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张澄宇看来,优秀的管理人才有三个特质:脑活心细,不仅依靠经验主义,更要创新突破,细致周全。肚大眼尖,团队管理者要有包容心,善于发掘每个人的长处。皮糙肉厚:有担当,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维护核心利益,抗打击能力强。

  吴宇鹏认为,非医学专业的管理者要“扎进去”,跨界将原有的管理知识与医疗行业属性融合起来;医学背景的管理要“跳出来”,以更广阔的视野重新思考工作;两者都应该懂得运用专业的手段解决管理问题。

  企业+高校 打造医疗管理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三个:有医学背景的如医生、护士等参加继续教育;医院培养管理人才;研究生培训(偏向研究)。可见,儿科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以公立医院和高校为主。

  在医疗管理者中,以儿科医生转型最少。因为我国儿科医生数量少,但任务重,全国10万多名儿科医生支撑着4亿多0-14岁儿童的医疗服务,从医学领域转管理岗位的医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儿科医疗企业也在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管理人才的路径。

  妈咪知道与交大的合作培养医疗管理人才,是儿科医疗企业+高校的首个案例,双方将就建立儿科医疗管理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开展课题研究及咨政建言报告、打造医疗卫生治理特色品牌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此前,妈咪知道成立了赋能事业部孵化儿科医生创业。内部发起MMDP(医疗管理发展培训项目)帮助医生建立医疗管理能力,也为医生提供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流量、线上运营以及医生招募等服务。

  医疗事业的高度发展,对各类人才尤其是能跨界融合的管理人才需求很大,职业化的医疗管理岗位也许是医生走出体制的另一扇大门。

+1

来源:婴童产业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