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儿童社会性的形成与幼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三岁前生活习惯给儿童社会性的形成所带来的影响。此次,上海体育学院陆大江教授、日本顺天堂大学内藤教授及花王研究团队联合对962名3岁儿童展开了发育调查,分析了与他们1岁时生活方式的关联性。确认并发布幼儿1岁时的运动、睡眠、饮食和观看屏幕时长*1等日常生活方式与3岁时社会性的形成有关联性。
【调查分析】
2021年1月4日至2021年4月28日,研究团队针对962名居住在上海的3岁(36至38个月龄)幼儿及其母亲(25-33岁),开展了幼儿社会心理健康评估及生活习惯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中,心理健康的评估通过现有的SDQ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长处与困难问卷)进行评估。SDQ问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包含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同伴关系问题和亲社会行为这五个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对比得分与参考值的高低判断对象是否需要帮助。其中PB得分*2代表亲社会行为的评价,TD得分*3代表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同伴关系问题这四项困难评价之和。TD得分越高,意味着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越高。
本研究判定中使用的TD得分的平均值为13.7(SD5.3),PB得分的平均值为5.8(SD2.0),调查对象均位于一般范围内。根据得到的答案的中位数分为两组,比较了每组SDQ指标较高的儿童*4的比例。TD或PB指标较高的百分比越低、代表心理社会性健康的孩子越多。
在关于生活习惯问卷调查中,包含了运动时长、观看屏幕时长、睡眠质量、饮食质量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运动时长及屏幕时长为幼儿每周运动或观看屏幕的总时长;睡眠质量方面,包括“睡觉时间/起床时间不规律”、“不会频繁夜醒”等共计五个问题;饮食质量方面,包括“食物摄入种类均衡”、“不挑食”等共计五个问题。
*1看电视或智能手机等屏幕的时长。
*2 Prosocial Behavior Score,衡量优势的亲社会行为分数。
*3 Total Difficulties Score,衡量难度的分数。
*4根据sdqinfo.org 发布的2至4岁幼儿暂定标准(https://www.sdqinfo.org/py/sdqinfo/c0.py)进行判断。
【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1岁时的运动时长较长,观看屏幕时间较短,饮食得分、睡眠得分较高的组,在3岁时需要帮助的孩子比例明显较少,分析结果表明其在3岁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心理社会健康程度。
因此,研究团队发现,幼儿1岁时的运动、睡眠、饮食和观看屏幕时长等日常生活方式会影响3岁时的社会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形成,提示家长尽早关注并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建议】
此外,指导本次调查的陆大江教授表示,幼儿行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尤其对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人体的肌肉运动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而肌肉带动骨骼一起运动又能使神经系统反应更加敏捷,从而促进脑***的发育。尤其是大约一周岁的幼儿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增加了脑的血流量,从而供给***更多的空气和养料,使大脑的反映更加灵敏,促进大脑的发育。运动的基本能力一定在幼儿早期进行训练效果最好,生命早期1000天运动所带来的发育促进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结合此次调查,建议在宝宝开始走路之前,可以让宝宝试着用右手抓住左后方的玩具,练习回头看;开始走路后,让宝宝练习手臂大幅度动作,如扔球或攀爬等。此外,多走路或者光脚走路也是一种很好的刺激,在确认安全的室内或者在附近散散步等,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推荐家长给宝宝们营造一个可以多走路的环境。同时,注意不要干涉太多,鼓励自发性也很重要。不用焦虑着急,从宝宝能做的开始吧。
今后,花王将继续从多角度开展与婴幼儿发育和成长的相关研究,并不断开发和提供更多能够帮助婴幼儿灵活行动、辅助安心睡眠的产品,努力为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