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全民化运动终于更深入了一步——今天,时尚的福音传遍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世界。人人都想占据这一新兴市场,因此从Mulberry到Marc Jacobs,设计师们纷纷将时装尺寸缩小——当然,价码牌上的数字却并没有随之一同变小。
妈妈们患上轻微“买童装强迫症”
“我给孩子买起衣服来不计血本。”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说,她每周最少要为他们买两件新衣服,相当于她大部分同事为自己添置新衣频率的两倍。“五年前我还没什么可选的,现在每次去商店,我都能找到新东西。所有东西都那么新奇可爱。你会想:看哪,每件衣服都像玩具似的。”
不少主妇都患上了轻微的“买童装强迫症”。除了季节因素之外,对新奇的追求在无休无止地推动着他们。此外,孩子的成长速度也是促成这种强迫症的原因之一——还没等新鲜劲过去,新衣服就穿不下了。
如此一来,购物就成了家长们的职责,昂贵的东西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之下,法国童装品牌Bonpoint 计划推出一个儿童美容产品线,也就不怎么难以理解了。事实上,该品牌已经把一瓶儿童用香水推向了市场。
有人也许将这类现象理解为金字塔顶端的个别行为。羊绒童装过去往往是奢侈品品牌虚张声势的产品,如今则能在Benetton和H&M里轻易找到它们。童装的身价已经在全行业的各个层次暴涨了。有意思的是,随着童装市场的扩大,价格低廉的选择却减少了。
据国外报道,高级儿童时装业如今市值已经超过66亿美元,并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疲软的产业大环境简直与它完全扯不上关系。童装市场迎来了大爆发,几乎每周都有新的品牌推出童装线。仅仅在上个月内,Stella McCartney设计了一个童装系列,French Connection的婴儿服装上市,网上商店Asos也开辟了自己的童装专区。
零售商称其为成人服装的自然扩充
时装广告硬照上的模特看起来往往一脸厌烦样。他们眼中流露着不悦,嘴角阴沉地呈现微微向下的弧度——在行话当中,这种面部表情被称作“感染力”。不过,看见这种所谓的“感染力”出现在童装海报上,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合适?一个小女孩脚蹬雪地靴,身着品位超凡的烟粉色蓬蓬裙,面露难色地凝望远方。她的右手向上抬起,像是要跟老师报告什么特殊情况。在她身边,另一个学步不久的小男孩披着件1980年代朋克风格的军装外套,惊惶地环顾四周——也许他正在思量:“究竟哪种疯子会花上700多元,给一个两岁的孩子买件带肩章的外套?”
那些令大人们兴奋抓狂的时装元素,例如灰色羊绒、上世纪80年代复古风,抑或是纯有机棉T恤,对孩子们事实上不起任何作用。他们过去不曾关心,未来也绝不会关心这类问题。他们的着装要求其实再简单不过:男孩们想要蜘蛛人制服,女孩们想要色彩缤纷的礼服裙。
“这些零售商将童装看作成人服装的自然扩充,”零售业分析师指出,“假如某个品牌在女装制作方面特别资深,而如今它想要增加一条产品线,那么制作同样款式的小衣服是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的确,指责母亲把女儿打扮成自己的样子,这种意见本身是否就带有性别歧视的意味?要是小男孩身着跟父亲一样的衬衫、燕尾服、西裤和皮鞋,谁又会对此提出异议?事实上,把成人的着装风貌缩小,本来就会让穿着它们的孩子看上去引人发笑,谁没有被这类照片逗笑过?
专家称高级童装禁锢身心
目前在高级时装业界方兴未艾的童装风潮,无疑是由成年人领导的。家长们究竟会不会丧失理智,把大量金钱花在这种昂贵又不实际的衣服上?毕竟随着孩子的成长,再漂亮的衣服也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小得穿不下。
有关专家近日发出警告说,高级时装可能限制孩子的成长发育。在这个年龄,他们本来应当在户外的泥地上打滚玩闹,而不是身着斜裁连衣裙,被禁锢在室内无法动弹。一些托儿所员工汇报说,穿上贵重的服装之后,孩子们容易互相疏远,因为他们受到事先警告,不得弄坏衣服。一旦穿上售价昂贵的衣服,这些小小的时装精就既不能爬树,也不能无所顾忌地跳沙坑了。
为孩子挑选服装的是家长,在选择过程中,家长的身份便被加诸孩子身上。家长希望孩子看起来体面些,这样也显得自己有面子。尽管奶奶手织的毛衣和在慈善商店精心挑选的T 恤其实并不会让他们丢脸,当更多选择出现时,他们难免会被广告和明星效应弄得晕头转向——至少在孩子自食其力之前,他们的着装品位就是家长的着装品位,他们穿得难看,完全应当归咎于家长。阿汤哥的女儿Suri Cruise年仅三岁,但已拥有大量高级时装,据称总价值超过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