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以来,早幼教成了教育行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其中婴幼儿托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而我国托儿所数量极其不足,托育机构严重失衡。但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行业快速发展,幼儿托育服务将会如何发展?我国托育可追溯新中国托育发展时期,从50年代中国托育行业的“由盛及衰”,到现在政策鼓励,中国托育市场是否到了崛起的时候?
前前前世国内托育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最早的托育机构可追溯到1929年,为了支持妇女从事抗战工作,政府鼓励开设托儿所,当时,国民政府和中共领导的苏区、陕甘宁边区都开设托儿所,全国有托儿所119个,按类型涉及各个阶层,有劳工、农村、职业妇女和工厂托儿所。
托育机构的增设(1945-1976)
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加速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这个阶段,托育行业继续升温。城镇、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自办托幼机构,基层街道兴办托儿站,政府明确规定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以1954年为例,全国系统的托儿所已经达到4000多个,哺乳室2600多个。
1950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643所,1952年,托儿所达2738所,大中城市中建立了街道托儿站4346所。据不完全统计,1954年全国工矿企业中工会系统的托儿所有4443所。托儿所主要设立在厂矿之中,托儿所对于工人而言主要是社会福利性质,1956年基层托儿所达5775所。1992年,托儿所达10628所,并保持增长趋势。1995年,全国有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近45万所。
托育服务体系确立(1977-1996)
1980年11月,卫生部颁发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确定了我国托儿所制度。1981年6月,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布《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了托儿所教养工作的具体任务。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托幼机构的数目锐减。改革开放后,国家再次强调托幼是社会性事业,进一步解放妇女的劳动生产力,不断推进大规模经济建设。1980年城乡入托率达到28.2%,1995年全国有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近45万所,托儿所比幼儿园的数量要多40%以上。在1995年前后,入园入托率城市达70%,农村达32%。
托育服务体系走向消解(1997-2010)
在这一阶段,随着单位福利制度的瓦解,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幅减少了对生育和家庭照料的支持,原有的城市托幼服务体系受到巨大冲击。政府对幼儿托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迫于利润压力也停止提供托儿所服务,3岁以下的托幼机构几乎绝迹。其中2000年集体性托幼机构减少5万家以上,到2010年国家集体办托儿所基本消失,入托比例仅为0.9%。
在2000-2003年教育和集体办园数量2001年下滑趋势明显,但通过幼儿园的数据看到,托儿所的数据同样是如此减少,而且可能更有甚之。2000我国出生人口达1711万,2002年下滑到1647万,托儿所、幼儿园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出生率放缓导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以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的数据来看,国有企业从25.4万户减少至11.5万户,逐渐从集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职能,作为福利和出于社会责任主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数量也相应大幅减少,托育服务体系逐渐瓦解。
未来的发展趋势:专业托管+早教
据2016年国家卫计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近八成婴幼儿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其中近一半的祖辈感到“无可奈何”。特别是照顾过“一孩”的祖辈不愿再照顾“二孩”的比例上升。即便是心甘情愿看管孩子的老人,也因为年龄大、身体差等原因常常力不从心。而家政保姆带孩子,更是让不少年轻父母“爱恨交织”。家政服务业流动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职场妈妈都有过半年更换多个保姆的经历。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托育服务严重短缺。调查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在中国各类幼托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0-3岁的托育服务市场仍处于政策空白阶段,行业普遍存在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机构良莠不齐、专业队伍不足等诸多问题。
据VC SaaS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幼教行业报告》显示,从2015年至今,我国幼龄儿童人口基数已经从10800万人飙涨至11400万人,在2020年有望突破12500万人。未来托育服务机构将会快速布局,满足婴幼儿的托育需求。
海外早教品牌金宝贝2003年进入中国,2009年美吉姆等一些优质品牌的引入,进入中国家长的视野者,本土品牌包括红黄蓝、东方爱婴、爱乐祺等。2018年最大的教育收购案则是三垒股份收购美杰姆,更是将早教机构资本证卷化推向高潮。早教多指为0-6岁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其主体主要包括了托育机构、幼儿园、早教中心和兴趣培训班、儿童启蒙产品等。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3-6岁的幼儿教育工作多放置在幼儿园进行。而0-3岁的早期教育则由早教中心、兴趣培训班、托育机构来承担。
相比于托育机构,早教中心以课时制为主,主打亲子早教模式,轻资产运营,无需审批申请,备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当然也包括“托育+早教”业务,如爱乐祺、东方爱婴、运动宝贝等。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除了看护需求,家长更希望同时满足教育需求。而托育与幼儿园相比,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教授内容不同,且看护的比重较大。0-3岁的托育市场与3-6岁的幼儿园教育市场同属于学前教育市场,从3-6岁学前教育政策的变化来看,监管层对学前教育的态度为普惠性、公益性的民生事业,0-3岁的托育服务也同样属于学前教育领域,托育机构未来可能受到与幼儿园一样的监管政策。此外早教行业的相关政策意见仍待制定。
目前,许多经营早教托育事业的机构多数存在两类业务兼有的情况,但上海市政策中提及营利性托育机构利营业范围内需注明全日制、半日制或计时制,并专营托育服务。目前,在我国早教托育行业中,托育服务通常指全日制、半日制等工作日期间的服务,早教服务通常指课程制、计时制服务。因此,早教服务可能不纳入托育服务政策规范之中。
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虐童等行为零容忍、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意见还指出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文章来源:幼教观察